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表了一封致广大校友的倡议书,希望能够发挥广大校友的优势,为本校今年本硕毕业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截至5月25日,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本科生就业率为35.17%,签约率为14.48%,研究生的就业率为48.53%。
消息一出,引起传媒界、教育界广泛关注。疫情之下,今年的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都面临哪些难题?学校又应该如何给予帮助?目前中国传媒业正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的变动时期,社会与媒体的巨大变化对新闻专业学生就业有哪些影响?
疫情增加就业难度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业率腰斩!新闻一出,就引起了热议,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严重呢?
在看到这则新闻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立即联系了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了解情况。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匡文波介绍说,在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业相关数据中,有部分学生升学、出国或自己创业的数据尚未来得及计算在其中。“高校就业率的统计数据是指拿到工作单位录取通知并签了三方协议、上传到省市就业系统的数据,一般在年底才算最终确定,此前发布的数据是5月25日统计的,所以只是阶段性数据。今年因为疫情等原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研究生复试、公务员考试等都在推迟或延期,拿到录取通知但暂未签约的毕业生数据在系统上暂时体现不出来。就业数据是动态的,目前依然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期,所以说就业率‘腰斩’并不准确。实际上,据我了解,该学院的最新就业数据显示还是不错的。”
疫情是影响今年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词。2020年毕业季,求职、面试、签约等所有节奏需要重新调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告诉记者,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年共有毕业生162人,截至5月底,本科生和硕士生就业率均在50%左右。与往年相比,今年毕业生就业周期整体拉长两个月左右,根据学生反馈的就业进展,学院整体就业情况还比较乐观。不同学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难点不太一样。就赵丽芳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他们学院毕业生主要遇到的问题是就业周期滞后、心理焦虑加剧和不确定性增强。
在疫情冲击下,今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需两端均受到了一定影响。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孙涛告诉记者,影响主要表现在需求量显著减少、灵活就业的难度加大,同时一些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面临的客观条件限制更多了。
流向结构化特征明显
“近5年,我们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总体保持稳定,本科生在90%左右,研究生100%。本科生选择升学的比例与前5年相比有所提高,2018—2019年,国内升学加国外(境外)留学的比例均超过50%。今年,已有33名学生拿到录取通知和offer。新闻与传播类专业整体流向结构化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升学+选调生+企事业单位+传统媒体+互联网行业。”赵丽芳向记者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的择业流向。
目前,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新闻学、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新闻学藏语实验班本科专业方向。硕士生层次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学术硕士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赵丽芳表示,本科专业各方向的就业率差别不大,就业去向有所差别。新闻学、广告学两个本科专业目前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升学读研。新闻学藏语实验班以民族地区媒体、选调生和企事业单位为主。
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灵活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这是孙涛近年来对该类专业毕业生去向趋势的观察结果。他还注意到,现在传统媒体需要的人才总量变低,进入主流媒体的学生在减少,同时各种新媒体发展迅猛,需要的传媒人才不断增长,吸纳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
就业是一次双向选择,不仅学生在选择工作,岗位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才。近几年,复合型毕业生更加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
正如经济领域的产品生产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一样,新闻与传播人才的培养也是这个道理。在孙涛看来,现在企业既需要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的应用型人才,也需要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及相应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孙涛就此提醒高校,需培养学生树立灵活的就业观,强化融媒体、跨媒体、全媒体能力和对“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
“具有全媒体理念、掌握多媒介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受青睐,除此之外,在某一领域具有专长,能揽‘瓷器活儿’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也更具竞争力,比如过硬的文字能力、视频能力、数据挖掘与处理能力等。”赵丽芳如是说。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势,归根结底是传媒业的缩影。”匡文波认为,传媒业大发展,就业则好,反之则难。解决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把传媒业做大做强。鉴于传统媒体式微已经是客观事实,新媒体成了新闻学子就业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上全面转向新媒体教育是必走之路。
天高云阔任我行
赵丽芳于1995年大学毕业。据其回忆,那时虽然已经有了就业双选的自由,但当时的学生很少有双选意识和就业意识,基本还是“等学校分配”“靠学校提供”。她感慨:“今天,学生入校就开始了就业意识的培养,比过去更积极、主动,机会也更多。”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近一两年毕业和刚找到工作的新闻与传媒专业的毕业生。从他们的回答中,记者感觉到,兴趣偏好和能否为他们带来自我价值的提升,成为影响他们就业选择的最大因素。
即便脱离了媒体行业,新闻专业依然受用
于安琪:新闻专业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房地产行业。
“毕业以后我综合考量了薪金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进入房地产行业,虽然离开了媒体行业,但新闻专业的学习背景让我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无论在哪个行业都需要表达、展示,能够提炼关键词和精准传达是很重要的,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职场中绝对算是加分项。”
选择出国是想感受更多元的文化、教育
任婉云:现就读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全球媒体传播专业。
“在国内读完本科后,我觉得就业还早,还是想读书充电,一直很想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教育,而且如果以后工作,很难有出国长时间生活学习的机会了,于是就在本科毕业前申请了留学。毕业以后还是会回国,想从事媒体与广告传播方向的工作。”
结合志向和喜欢这个城市
蒋潇: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就职于东莞广播电视台。
“我一直都向往做一名记者,临近毕业的时候去过多个城市面试,最后考虑城市的宜居程度和生活成本等,选择了在东莞工作。身边同学就业选择很多样,有考研和出国读研的,也有考公务员的,还有在游戏公司做宣传方面工作的。”
首选是与专业相关的传统媒体及相关单位,却未能如愿
谭卓(化名):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曾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交换一学期,主修跨文化新闻、经济金融商业新闻。现就职于某互联网公司,担任舆情分析师。
“我首选是与专业相关的传统媒体及相关单位,但是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招考情况不太理想。于是我扩大了选择范围,开始尝试互联网公司贴近我专业的运营类岗位。基本上我向互联网大厂投递简历都能接到笔试邀请,我也向国企和事业单位投递了简历,但是收到的反馈非常少,仅有一家事业单位反馈。最终,我收到的录取通知有互联网公司360、中视前卫以及一家广告公司。
“我在选择就业工作单位或公司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岗位与专业匹配度、公司平台及发展前景。我的研究生同学目前就业情况不是特别理想,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公司、电商平台、企事业单位等(具体就业率还未统计出结果)。我们这届研究生一共100名,目前已知在电视台、电台体制内的不超过10个。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同学们普遍开始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面,仍在找工作的同学也有很多。”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人们的生活包括各行各业带来不小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图书市场。 日前,开卷公布了202...
2020-03-23 17:03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21日,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组委会副主席、原奥运相远藤利明,就挪威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
2020-03-23 17:05当地时间3月21日19时30分,中国援助塞尔维亚的6人专家医疗队抵达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国际机场,随着专机带来...
2020-03-23 17:08开年以来,随着大众居家时间的增长,电视荧屏收视表现抢眼。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今年2月,电视剧日户均观...
2020-03-24 09:09编者按:在战“疫”报道第一线,活跃着一支新媒体的精兵劲旅。他们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新平台,运用短视频、Vlog、慢直播等...
2020-03-24 09:09